一是让非公人士成为经济发展的“领跑者”。积极为非公经济人士营造想发展、学发展、议发展、促发展的良好氛围,大力倡导以情招商、以商招商、产业招商,投资2亿元的树莓深加工项目,占地187亩、年可加工生产40万吨的高白石英砂和硅微粉等大批项目落地,石英砂加工、新型建材、服装纺织、机械制造、食品加工、塑料加工等六大产业初具规模,产业集群不断壮大。
二是让宗教人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“推动者”。完善学习培训、激励约束和健全联系制度,对全镇基督教和天主教信徒定期开展走访活动,定期举办培训班,多措并举做好“和谐宗教活动场所”创建工作,增强他们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三是让党外知识分子成为业务部门的“奉献者”。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环境,从子女入托、路程补贴、住房安置等,最大限度给予安排照顾,积极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。医疗卫生、教育系统等领域大量党外知识分子,几十年如一日,辛勤耕耘、无怨无悔,有力解决了山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、上学难的问题,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四是让统战联络员成为工作开展的“组织者”。全镇30行政村(社区)、18个镇直部门和22家企业,全部配备了统战工作联络员,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台账。设置统战工作室,建立健全工作制度,提供必要工作经费,使统战工作常态化运行。及时掌握统战对象动态,及时了解统战对象生活诉求,及时组织完成各项统战工作任务,更好地服务于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、有序发展。